<p id="1znb5"></p>

      <sub id="1znb5"><listing id="1znb5"><menuitem id="1znb5"></menuitem></listing></sub>

          <address id="1znb5"></address>
            <em id="1znb5"><form id="1znb5"><th id="1znb5"></th></form></em><address id="1znb5"></address>

            <form id="1znb5"></form>

              在線預定  |   在線咨詢  |  
              首頁-景點文物-景區景點

              樂山大佛

              作者:樂山大佛景區 時間:2018-12-25 訪問:

              8  樂山大佛.jpg

              樂山大佛建造從公元713年修建到公元803年,歷時90年,歷經三代建造者,四位皇帝。大佛坐像通高71米,頭頂上有1051個發髻,額頭寬度為10米,鼻子長 5.6米;頸高3米,肩寬28米,指長8.3米,腳背寬8.5米。

              佛像建造的發起人是海通禪師。海通是貴州人,在凌云山結茅修行。他看到三江水肆虐,常發生船毀人亡的悲劇,于是立志開鑿大佛,欲仰仗佛法,減煞水勢,永鎮風濤。于是海通遍行大江南北、兩湖淮海等地,籌集人力財力,于公元713年,動工開鑿。當時彌勒佛像作為武周時期廣泛流傳的佛像代表,自然成為海通造像的首選。當大佛頭、胸初具雛形,海通就圓寂了,大佛工程第一次停工。

              雄偉的樂山大佛.JPG

              公元739年至公元746年,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捐出俸銀20萬兩主持大佛續修,同時唐玄宗頒布“詔賜麻鹽之稅,實資修營”,支持大佛修造。當佛像開鑿至膝蓋部位時,章仇兼瓊遷任戶部尚書,工程因耗資巨大而再次停工。

              直到40年后,也就是公元785年至公元803年的19年里,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捐俸銀50萬兩,完成了大佛膝蓋以下的雕刻,包括蓮花座和禮佛平臺。他還開鑿了大佛左右外壁高18米的兩龕力士造像和大佛右側巖畔上的摩崖《嘉州凌云寺大彌勒石像記》石碑,同時修建了大佛閣,使得大佛“趺足成形,蓮花出水,如自天降,如從地涌”,終于在公元803年(唐貞元十九年)全部完工。

              _DDK0780.JPG

              樂山大佛開鑿于質地疏松容易風化的紅砂巖上,歷經一千多年的風雨,依舊保持著雍容的盛唐風貌,除了歷代的維護,還得力于大佛本體設計巧妙的排水通風系統。首先,大佛的發髻在第4層、第9層和第18層分別有三條排水溝,有效減免了雨水對大佛面部的直接沖刷,同時,大佛的衣紋線條也是隱蔽的排水溝。其次,在大佛的耳朵和肩膀背后鑿有通風洞穴,有效緩解了巖體滲水對佛身的侵蝕。最后,大佛閣的覆蓋也對大佛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。大佛閣存世四百多年,于宋元之際損毀,今天我們看到的樂山大佛已曝露在天地間800余年。

              樂山大佛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,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跡。1996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《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》

              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 · 樂山大佛旅游投資集團版權所有
              蜀ICP備19024973號-1 公安備案號 51110202000277
              撕开校花的奶罩揉娇乳漫画
              <p id="1znb5"></p>

                  <sub id="1znb5"><listing id="1znb5"><menuitem id="1znb5"></menuitem></listing></sub>

                      <address id="1znb5"></address>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em id="1znb5"><form id="1znb5"><th id="1znb5"></th></form></em><address id="1znb5"></address>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form id="1znb5"></form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