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東坡樓是凌云山著名古跡之一,始建于宋朝,原名“載酒堂”。明朝天啟年間,宦官當道,文武百官攝于魏忠賢淫威,天下郡縣均為魏忠賢大建生祠。嘉定地方官選擇在此地修建生祠。后來宦黨覆滅后,又改祀東坡,始名“東坡樓”。

東坡樓自魏忠賢生祠改建以來,歷史上曾有過多次維修?,F在的規模是民國以后逐步大修形成的,尤其是1980年改建后,基本保持了清代東坡樓的建筑風貌和布局?,F在的東坡樓為重檐磚混木結構,坐東北,向西南,位于棲鸞峰頂。建筑為一組別開生面的樓、廟、廊、亭古建組合庭院。

門額橫匾“東坡樓”三字,是集黃庭堅手書而成。樓下正中,為1980年新塑的東坡斜倚坐像。右側,墻壁嵌刻的是蘇東坡詩碑,左側墻嵌刻的是蘇東坡手書的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。塑像后的正壁,嵌刻蘇東坡《豐樂亭記》,林林總總10余通碑刻,都是清代以來的石刻碑記,其中,尤以道光年間所刻的圖畫像最為精美,這些圖畫都是蘇東坡的代表作,有梅菊四幅及東坡笠屐圖,展示了這位大文豪無與倫比的書畫才情。